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9-01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体是国家对毒品的管制和他人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任何人非法持有毒品都是违法行为。我国的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管理法和精神药品管理法对毒品的种植、制造、运输、使用和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任何人非法持有和使用毒品。非法持有的毒品可能会流入社会,对他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为了维护国家对毒品的管制,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必须受到惩处。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对象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行为人将假毒品误认为是真毒品而加以收藏、保存,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毒品,而故意违反国家毒品管制,实施非法持有的行为,这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对象认识错误。对象认识错误不影响定罪,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持有数量较大的毒品。所谓持有毒品是指行为人持有毒品时没有合法的根据,即行为人持有毒品不是基于法律、法令、法规的规定或允许。如果行为人合法持有毒品,则不构成犯罪。持有毒品的具体表现可以是占有、携带、藏有或以其他方式持有支配毒品。持有毒品并不要求行为人对毒品具有所有权,只要行为人能够对毒品进行管理或支配,即可构成持有。持有毒品是一种持续行为,只有在一定时间内行为人支配毒品时才构成持有。非法持有毒品达到一定数量才构成犯罪,即非法持有鸦片200克以上、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10克以上,或其他毒品数量较大。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非法持有毒品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国家禁止非法持有的毒品而故意持有。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自己持有的是毒品,则不构成本罪。非法持有毒品行为人的动机、目的多种多样,因此故意的具体内容不限。非法持有毒品罪是针对当场查获非法持有数量较大的毒品的行为人,行为人未说明持有毒品的目的、来源,又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犯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窝藏毒品的行为,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量刑。如果司法机关能够查明行为人具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目的,则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根据法律规定,非法持有毒品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才构成犯罪,如果数量少且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认定为犯罪。所谓“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是指除鸦片、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以外的毒品,其含量已达到了鸦片、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的定罪数量标准。未达到上述标准的非法持有毒品不构成犯罪。
行为人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的行为都是以非法持有为前提的。在司法实践中,如果有证据证实已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中的任何一种罪,就以该罪论处,不应再定非法持有毒品罪。只有在犯罪分子拒不供认且无证据证明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此外,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有法定的数量标准,未达到法定标准的只能按违法处理。而构成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窝藏毒品罪只要有行为即构成犯罪,无需毒品数量达到较大。
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盗窃、抢夺、抢劫他人财物时附带获取毒品,且在来不及清理赃物或不知犯罪所得中有毒品的,应按盗窃罪或抢夺罪或抢劫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明知获取的赃物中有毒品而非法持有,应按盗窃罪或抢夺罪或抢劫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实行数罪并罚。如果行为人事先明知他人有毒品,而在实施盗窃、抢夺、抢劫行为得手后又非法持有,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认定。根据其法律特征划清一罪与数罪的界限。
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将被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鸦片二百克以上不满一千克、海洛因或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或其他毒品数量较大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