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刑制度的反思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种类 > 死刑法律知识

对死刑制度的反思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08-29

 
304897

刑事犯罪与刑罚:对死刑制度的深入思考

一、死刑的判决与执行

2003年12月22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在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倍受全国公众关注的“刘涌案”经再审后作出判决,判处被告刘涌死刑;宣判后,辽宁省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当日对刘涌执行了死刑。2004年3月15日晚8时许,海南省三亚市公安机关根据一名出租汽车司机提供的消息,在三亚某农贸市场附近将公安部A级令公开通缉、举国上下密切关注的重大杀人在逃犯罪嫌疑人犯马加爵抓获;4月24日下午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关键词:刑事犯罪、刑罚、死刑制度、判决、执行

二、死刑的争议与历史发展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所有刑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又称为生命刑或者极刑。同时,它还是刑罚史上和现实社会中争议最大的刑罚。在中国,自古以来杀人偿命被视为与欠债还钱一样天经地义;而在西方,“凡流人血者,他的血必被人流”,“以命抵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更是被载入《圣经》而成为基督教教义。“如果有人剥夺了他人的生命,那么法律就应该剥夺他的生命,我觉得这很公平……那么,对于偷盗者是否要砍断他的手,对于强奸犯是否还要恢复宫刑呢?”(页76)

关键词:死刑、争议、历史发展、生命刑、极刑、基督教教义

三、文学与法律的交融

关于刑事犯罪、刑事处罚,尤其是死刑制度问题,不再是仅象牙塔里讨论的话题了,它已经为普通百姓共同关注,而且早已从学界经院渗入了公民写作,也渗入了文学殿堂。文学的触角于是便伸进了法律的门庭,对世俗生活开始从法律的视角进行深入的品评。诚然,对于文学中的法律而言,重要的不再是单独的文字表达,而是字里行间流露的对法律论题的深刻认识。潘军所著的《死刑报告》便是这样的一部法律文学作品。

关键词:文学、法律、刑事犯罪、死刑制度、公民写作、法律论题

四、《死刑报告》对死刑制度的思考

《死刑报告》一书以文学形式近距离探讨死刑问题,通过几宗死刑案件的解析,对中国现行的死刑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以律师李志扬的角度对死刑制度与刑罚本质相矛盾之现象提出质疑,呼吁引起罪犯内心的忏悔,使之回归社会,重新做人。书中的人类终极关怀精神和独特视角,引发了对死刑制度的重新反思。

关键词:《死刑报告》、死刑问题、死刑制度、刑罚本质、罪犯内心的忏悔

五、全球对死刑的态度与趋势

全球范围内,死刑废止已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废除或终止死刑,欧盟成员国更是规定加入欧盟必须废除死刑。然而,死刑废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些国家出现了反复。在中国,由于历史上长期重用和滥用死刑的影响,社会公众对死刑的威慑作用深信不疑,死刑仍被视为保护公民权利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

关键词:全球、死刑态度、死刑废止、欧盟、中国、社会正义

六、对死刑制度的反思与展望

对于死刑问题,学界存在两种对立观点:死刑废除论和死刑保留论。废除论者认为死刑违背社会契约、违反人道,终身监禁足以剥夺再犯罪的能力;而保留论者认为死刑具有威慑效果,终身监禁违背罪刑等价原则。在中国,虽然一些死刑是备而不用的,但法律上仍保留了这些犯罪。因此,降低对死刑的依赖程度,限制死刑的使用,可能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死刑制度、反思、展望、社会契约、人道、罪刑等价原则

七、文学与法律的交融

《死刑报告》以文学形式探讨死刑问题,通过几宗死刑案件的解析,对中国现行的死刑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作者呼吁从人性的角度审视法律问题,反思今天的死刑制度和刑罚理念。这种独特的视角赋予了全书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文学、法律、死刑问题、人性、刑罚理念

八、法律的发展与改进

对于死刑制度的发展,我们期待中国的法律能吸入一点新鲜的空气。废除死刑的目标虽然还很遥远,但我们可以从人道主义理念出发,为理性法向人性法的转变做出贡献。《死刑报告》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关键词:法律发展、改进、废除死刑、人道主义、人性法

死刑的存废与限制:国际法学界的争议

死刑的存废与人类文明发展

或许,《死刑报告》一书中的后记最能概括对死刑问题的看法。作者潘军指出,废除死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中国在这一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对死刑的严格限制变得尤为重要。中国对死刑问题的重视已经超出了法学家的专业研讨,司法实践也在不断进步。

学术著作和研究

在中国,关于死刑的学术著作和研究非常丰富。例如,《死刑通论》一书详细探讨了死刑的适用问题,而《死刑适用论》则从法院的角度对死刑进行了研究。此外,《中国死刑检讨》一书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死刑制度的弊端,成功地将死刑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死刑在中国的现状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对死刑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死刑的限制措施不断加强,法律界也对此进行了广泛讨论。然而,与国际法学界的争议相比,中国废除死刑的进程仍然较为缓慢。

国际法学界的争议

国际法学界对死刑的存废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死刑是一种必要的刑罚,可以起到报应和威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废除死刑,认为它违背了人权和人道主义价值观。

中国在死刑问题上的立场

中国政府对死刑问题持谨慎态度。尽管中国仍然执行死刑,但在实践中对死刑的适用进行了严格限制。中国政府认识到死刑制度的问题,并致力于改善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参考文献:

1. 潘军,《死刑报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2. 胡云腾,《死刑通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3. 钊作俊,《死刑适用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4. 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160页。

5. 陈兴良主编,《中国死刑检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6. 周折,《检讨法治,从死刑开始——评陈兴良主编《中国死刑检讨》》,正义网,2003年5月26日。

延伸阅读
  1. 一、死刑复核权下放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定背景
  2. 执行死刑命令书下达流程
  3.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
  4. 一、基层法院的管辖范围
  5.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执行判决

刑罚种类热门知识

  1.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2. 如何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
  3. 刑罚罚金由谁执行的规定
  4. 刑罚罚金的标准有哪些种类
  5. 刑罚罚金交不起怎么办呀怎么处理
  6. 刑罚罚金的减免规定有哪些方式
  7. 刑罚罚金不交有哪些限制条件
刑罚种类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