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5 更新时间:2023-11-02
根据一般情况,法院在收到原告的起诉材料后,会在7天内决定是否立案。一旦立案,法院会在15天内通知被告,被告通常有15天的时间来进行答辩和准备证据,整个普通程序通常需要30天。建议程序通常在立案后一个月左右开庭,并在开庭后一个月左右作出判决书。普通程序通常在立案后的六个月内作出判决书。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延迟开庭审理:
在司法实践中,确定是否需要延期审理是开庭前的重要工作。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如果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没有到庭,应及时向审判长报告情况,并由合议庭决定是否需要延期开庭审理或中止诉讼。如果决定延期审理,应及时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如果决定中止诉讼,应制作裁定书并发给当事人。如果原告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按撤诉处理;如果被告经传票传唤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进行缺席判决。
因此,申请延期审理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通过提交延期审理申请书来推迟开庭审理日期,以便有足够的时间收集证据,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变更或增加诉讼请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权利,平等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可以为本案提供更多、更详细的证据,有利于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公正的裁判。
以上是关于离婚诉讼能否延迟开庭的相关内容,如果离婚当事人有需要,可以向法院申请延迟开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通过提交延期审理申请书来推迟开庭审理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