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4-08-11
根据行政行为的特征,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即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人与特定事项进行的处理。这可以包括对特定人的处理,对可以确定的一群人的处理,以及对不特定人的处理。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面行使的行政职权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对外部事务的处理,涉及到行政机关与外部个体、组织之间的权益关系。
因此,根据以上特征,内部行政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即被概括为内部行政行为。
内部行政行为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这类行为包括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或行政首长对所属机构人员工作上的指示、命令、批准、答复等,以及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安排、计划、制度等。由于不涉及具体相对人的权益,行政机关之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之无直接利害关系,故司法实践将其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
这类行为指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调动、考核、升降工资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这类行为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然而,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就像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一样。对于一些既具有内部行政行为特征又具有外部行政行为特征的行政行为,如果对相对人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且不属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范围,则作为可诉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例如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处罚、学校开除学生的学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