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的概念与渊源
点击数:46 更新时间:2023-09-10
职务侵占罪的法律渊源
职务侵占罪的定义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行为。
法律依据
职务侵占罪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这些法律依据对于侦查、检察和审判实践提供了准确的执法和司法依据。
刑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数额巨大的,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可并处没收财产。
保险公司职务侵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将受到职务侵占罪的定罪处罚。
数额较大的起点
目前,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没有明确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的起点,并且也没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发布。因此,在实践中,通常参照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来确定。根据该解释,侵占公司、企业财物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侵占公司、企业财物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00年6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0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这也是职务侵占罪的法律渊源之一。
立法过程
职务侵占罪的相关立法过程显示,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是根据1995年2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第十条规定的侵占罪演变而来。
相关阅读
- 职务侵占罪数额起点- 职务侵占罪刑法条文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