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缺席判决的后果有哪些呢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仲裁缺席判决的后果有哪些呢

点击数:115 更新时间:2023-09-30

 
290867

仲裁缺席判决的后果及影响

当事人缺席庭审对维护合法权益非常不利,法院会默认当事人放弃诉讼权利,可能导致败诉和失去时效抗辩、质证权等。实际上,很多案件中,当事人对缺席判决结果不满,意识到由于未及时参加诉讼而带来不利后果。一审缺席判决后,再上诉不仅给当事人造成负担,也给其他当事人带来诉讼累赘。

劳动仲裁中的缺席判决

根据现行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要求仲裁庭在开庭前四日书面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建议将规定调整为在开庭前五日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和地点,并允许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请求延期开庭,延期决定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同时,规定申请人收到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收到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可以进行缺席裁决。

缺席被告的原告证据的认定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缺席仅指当事人未到庭或中途退庭,没有提交答辩状或未进行辩论,并不构成缺席审理。当事人缺席的原因主要有:1)知道会败诉,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2)故意拖延诉讼;3)被告不知道对方提起诉讼或不知道传票内容;4)被告下落不明,按公告方式送达诉状和开庭传票后仍未到庭。当事人的缺席使得诉讼程序无法正常进行,辩论和质证程序受到影响,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材料的真实性和证明力的判断困难重重。

证据的审核认定

根据《证据规定》第六十四条,法官应当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判断证据的证明力和大小,并公开说明理由和结果。根据该规定,证据的审核认定应采取实质性审查。然而,《证据规定》并未对缺席审理中证据的审核认定作出详细规定,实践中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要证据形式真实合法且与案件有关,就可全部认定为原告提交的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进行实质审查,综合考虑诉讼材料作出判决。我们认为,在缺席审理中,应采取实质审查的方式进行证据的审核认定,包括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和证明力的判断。法官应严格遵循《证据规定》中关于证据的规定,如果原告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诉讼请求是正当的,法庭应驳回其请求。

延伸阅读
  1.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哪些程序
  2. 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拒不出庭的处理方式
  3. 贷款逾期被起诉的法律后果
  4. 被告缺席是否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5. 有关诉讼仲裁的基本法律知识(二)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包括哪几种
  2. 仲裁开庭后多久出裁决书
  3. 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
  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5. 胁迫的定义和要件
  6. 民事诉讼中伪证行为的法律后果
  7. 什么案件能申请支付令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