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程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刑事立案程序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09-22

 
288281

刑事立案程序及其要点

一、刑事立案的材料来源及其主要区别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二、有关机关的处理决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9条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盖章。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三、立案的条件和不立案的监督救济方式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公安机关收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应当在七日内将说明情况书面答复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发出通知立案书时,应当将有关证明应当立案的材料同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

以上就是刑事立案程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延伸阅读
  1. 刑事诉讼的法律主体
  2. 刑事诉讼法补充立案的内容是什么
  3. 刑事公诉案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4. 过失致人轻伤是否构成治安管理违法行为
  5. 支付宝转账300能不能报警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书记员的司法行政地位
  3.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4.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5.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6.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7. 最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