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骗保行为,都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法律法规 > 保险法规法律知识

什么是骗保行为,都有哪些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05-23

 
284176
导读: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故意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索赔,骗取保险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意制造保险事故,以这种方式向保险公司索取赔偿的,也属于欺诈保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骗保行为的定义及类型

一、骗保行为的定义

骗保行为是指以虚假手段获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二、骗保行为的类型

1. 虚构医药服务、伪造医疗文书和票据,骗取医保基金。

2. 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

3. 将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

4. 为不符合医保范围的人员办理医保待遇。

5. 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

6. 挂名住院。

7. 串换药品、耗材、物品、诊疗项目等骗取医保基金支出。

8. 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一、盗刷医疗保障身份凭证

为参保人员套取现金或购买非医疗物品。

二、串换药品、耗材、物品等

为参保人员骗取医保基金支出。

三、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刷卡记账服务

为非定点医药机构提供非法服务并记账。

四、虚开发票、提供虚假发票

为参保人员提供虚假发票。

五、定点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参保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一、伪造假医疗服务票据

骗取医保基金。

二、转借他人医疗保障凭证或冒名就医

非法使用他人医疗保障凭证进行就医。

三、非法使用医疗保障身份凭证

套取药品、耗材等非法牟利。

四、涉及参保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欺诈骗保行为

一、为不属于医疗保障范围的人员办理医保待遇手续

二、违反规定支付医疗保障费用

三、涉及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其他欺诈骗保行为

其他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

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具有“专项资金”的性质。以医保基金为“唐僧肉”的诈骗活动,最终将损害每一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守护医保基金安全,促进基金有效使用,人人有责。近年来,骗取医保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资金安全和广大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坚决打击。

对于保险诈骗罪,应当严格按照上述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判断。行为人必须是主观故意的,过失不构成犯罪,违反国家保险制度和保险人财产所有权。以诈骗手段取得的保险金数额较大,构成保险诈骗罪。

延伸阅读
  1. 没收违法所得交不上要怎么办
  2. 合同诈骗罪有死刑吗
  3. 没收财产和没收违法所得区别是什么
  4. 有限公司法人变更的法律程序与要点
  5. 解雇退休返聘人员是否需要支付补偿金?

保险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新农保政策的筹资结构
  2. 事故认定书的开具和理赔流程
  3. 机动车损失险理赔所需材料
  4. 关于《保险法》上述二条规定之间的关系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6. 超速行驶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为何不全赔
  7. 车辆未年检导致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否赔偿
保险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