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27
张先生是一位中小企业主,于2007年在浙江某地投资建厂。当时,他接受了当地乡镇的邀请,入驻了乡镇设在当地某村集体的规划工业园区。乡镇出台了发展工业园区的文件,鼓励张先生等企业前往当地投资建厂,并简化了办理手续。
根据上述案例,张先生的企业使用了村集体的建设用地,并获得了地方的许可和简化手续。张先生的企业并未占用农用地,因此其地上建筑具有一定的合法性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张先生的厂房修建于2007年,而《城乡规划法》出台于2008年。根据法律的不溯及既往原则,用新法规定追究过去的事实是不合适的。
此外,张先生的企业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结果,地方鼓励其建厂,并获得了园区文件的支持。张先生投资建厂是基于对地方的信任和承诺,符合信赖利益原则。虽然企业没有办理其他手续,但没有违法用地的情况,因此可以争取获得建造成本的补偿。
面对突如其来的环保整治和拆违行动,张先生的企业陷入困境。律师建议张先生与征收方进行协商,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经过律师的交涉和沟通协商,征收方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之处,最终同意对张先生的厂房进行评估补偿,并补偿其停产停业损失、搬迁费等。
拆违行动必须按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征收方不能仅凭一句违建就确定拆迁。合法经营的企业在拆迁时应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
无论是环保整治还是禁养关停,只要企业合法经营或具备合法经营的基础,都应该获得相应的补偿。不论拆迁名义有多么多样,只要企业合法,就有权利获得公平合理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