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拆迁补偿纠纷:菜鹅评估被误认为种鹅,导致补偿过高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7-19
导读:遭遇违法征收的养殖场,应积极依法维权,确保合法利益得到保障。对企业进行处置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养殖户和其他企业的拆迁安置问题,尽可能通过合理充分补偿和政策扶持手段,帮助养殖户和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共赢。
养殖场拆迁案例揭示了违法征收的问题
背景
西游记中的真假美猴王戏码引人入胜,而在拆迁行业也出现了一起真实案例,涉及菜鹅变种鹅以骗取高额拆迁补偿。这起案件发生在太湖边美丽的地方,同时也揭示了养殖场行业拆迁补偿中的问题。
案例概述
2016年,太湖地区开始进行养殖场的退养拆迁工作。负责这项工作的畜牧兽医站薛某负责对畜禽退养拆迁补偿进行评估、审核和验收。然而,面对诱人的高额补偿款项,薛某开始产生不正当的想法。当地一家农场负责人周某也希望获得高额补偿,于是他找到了薛某。两人达成一致,决定进行一场“好戏”,将菜鹅伪装成种鹅。周某购进了5000多只菜鹅,薛某估价时将其评估为种鹅,每只补偿200元,多出的补偿款项达到了一百多万元。在该农场的评估结束后,薛某主动与周某合作建立了一家新的养殖场,并以该农场某职工的名义申请畜禽退养拆迁补偿。通过这一手法,薛某获利了16万元。最终,薛某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75万元。
养殖场拆迁中的违法问题
养殖场拆迁涉及的违法问题多种多样,养殖户必须擅于辨别。在环保关停和禁养的背景下,涉及养殖户的拆迁方式各不相同。像薛某这样的人是阻碍养殖户获得合理补偿的“拦路虎”。拆迁律师最近办理的一起养殖场维权案件中,由于畜禽污染问题,当事人收到了关停通知,但没有提到补偿。然而,根据法律规定,当地的关停通知并不符合要求,并且使用了断电方式逼迁养殖场。在律师的帮助下,当事人通过行政复议程序撤销了违法关停通知,成功保住了养殖场。许多养殖户在留言和咨询中也反映了类似的情况。此外,还有一些养殖场或企业本来可以通过整改、转型升级的方式继续经营,但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的工作成绩,采取了一刀切的关停搬迁处理,给原本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带来了致命打击。实际上,养殖场拆迁涉及的违法征收方式远不止环保关停和禁养。有些拆迁以违法用地、违建和河道整治等名义进行,养殖场主和养殖户必须格外注意。相关部门可能会对养殖场或其他企业进行违法强拆,或者对消防安监、经营许可和税务进行突击检查,以违规为由对企业进行处罚,责令关闭或停产整顿。征收方会通过一系列的关停和处罚手段向养殖户和企业主施压,当事人无法承受这些举措所带来的损失和压力时,很可能会被迫同意关停方的搬迁要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被拆迁人的损失很难得到弥补,对当事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养殖场维权应依法进行,确保合法权益
因此,面临关停搬迁的养殖场业主和企业主必须对自身问题进行全面检查和补救。对于那些在地方政府以福利政策吸引下开办的企业,由于缺乏一些许可手续,更需要提前做好取证和维权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在关停方采取行动时,才能更好地启动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根据拆迁律师的实践经验,无论是确实存在污染问题的企业,还是应当搬离禁养区的养殖单位,地方在进行环境整治时对它们进行关停禁养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处理企业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养殖户和其他企业的拆迁安置问题,尽可能通过合理充分的补偿和政策扶持手段,帮助养殖户和企业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实现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共赢。被拆迁人必须了解法律,运用法律手段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关停时,应争取合理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