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07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无法就拆迁安置补偿达成一致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行政裁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裁决。如果被拆迁人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一员,裁决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裁决内容应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以及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作出。
(2)依法起诉:如果拆迁当事人对裁决不满意,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6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所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另外,也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强制拆迁:如果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仍未搬迁,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拆迁措施。强制拆迁由房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指定相关部门执行,或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当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内拒绝搬迁时,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依法成立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此类纠纷应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如果拆迁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1)行政强制: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行政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拆迁管理部门可以提请公安部门采取强制拆迁措施。
(2)司法强制: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书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拆迁。在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以确保被拆除房屋的相关事项。行政强制和司法强制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拆迁管理部门提请或申请强制拆迁时,必须慎重考虑。
在处理拆迁纠纷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不同类型的纠纷对应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救济路径,但都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在诉讼过程中,主张权利的一方需要积极收集相关证据,只有充足、确凿的证据才能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