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6-21
土地所有权是指国家和集体作为土地的主体拥有土地的权利,而土地占有权是指土地的实际控制权。
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只有国家和集体。尽管国家和集体作为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未必亲自支经营和使用土地,这导致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的分离。
土地占有权并不需要任何契据的支持。当占用人长期占有土地且没有人提出反对时,占有人可以注册土地并成为土地的注册拥有人。
土地所有权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土地所有权只能归国家或农民集体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无权享有土地所有权。这是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在民法上,土地所有权的买卖、赠与、互易以及将土地所有权作为投资等行为都应视为非法和无效。
由于土地所有权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土地所有权在我国处于高度稳定的状态。除非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集体土地进行征用,否则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态不会改变。
土地所有权包括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是一种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法律需要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物权形态,并能够进行交易。因此,现代民法观念已经从以"所有为中心"转变为以"利用为中心"。
土地所有权具有排他性,即一块土地只能有一个所有者,不能同时存在多个所有者。
当他人非法占有土地时,无论土地转入何人或何单位控制,土地所有权人都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
土地占有权是指土地的所有者对土地的实际控制权,这是行使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在我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其他单位和个人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