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2-13
在拆迁过程中,如果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或一户多宅,被拆迁人有权依法进行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对于需要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物,行政机关应当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也不拆除违法建筑,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即使房屋确实是违章建筑,被拆迁人仍然有权利进行复议和诉讼,以争取更多的补偿和谈判时间。
很多地方拆迁方以航拍图直接认定被拆迁房屋为违法建筑,然而航拍图只能证明建房时间和现状,并不能直接证明房屋是否为违建或是否需要拆除。
对于宅基地确权问题,国土资源部明确通知:符合当地分户建房条件但未分户的,只要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划、经村民集体同意并公告无异议,可以依法确权登记。如果实际使用的宅基地未超过分户后建房用地的标准面积,也可以依法确权登记。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包括暴力、威胁或中断供水、供电等行为。如果被征收人遭受断水断电等方式逼签,可以向主管部门申请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建议被拆迁户通过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问题。供水、供电方与被拆迁人之间存在供水、供电合同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通过法院维权还可以要求对方公平赔偿因断水、断电造成的损失。
一旦遭遇强拆,被拆迁人应立即报警,并保留报警录音。尽量在保护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收集证据,如拍摄到场的领导人物、车牌号等重要信息。报警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而是为了后续维权提供证据。
无论是否收集到被强拆的证据,被拆迁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并启动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