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12-10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拆迁方认定房屋为违法建筑并不具备拆迁的决定权,需要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决定。这包括事先告知书、处罚决定书、限期拆除决定书、强制拆除通知书、催告等法定程序。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对于需要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行政机关应当进行公告,并要求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且不拆除,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拆除。
即使房屋真的是违章建筑,您也有复议、诉讼的权利,可以争取谈判时间以提高补偿。
很多地方拆迁方通过航拍图直接认定被拆迁房屋为违章建筑。然而,航拍图只能证明建房时间和现状,与房屋是否为违建以及是否需要拆除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对于一户一宅的情况,宅基地确权问题常常出现以下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明确通知,如果符合当地分户建房条件但未分户,而未经批准另行建房分开居住的,只要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划、经本村农民集体同意并公告无异议,就可以按规定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并进行确权登记。如果未分开居住,实际使用的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后建房用地合计面积标准,也可以依法进行确权登记。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也被禁止参与搬迁活动。如果采取了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来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并造成损失,相关单位需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将依法给予处分;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将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被拆迁人可以选择向主管部门申请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同时,建议被拆迁户积极通过法院、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由于供水、供电方与被拆迁人之间存在供水、供电的合同关系,因此针对供水、供电方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是一种有效的维权方式。通过法院维权的好处之一是,被拆迁人可以要求对方公平赔偿因断水、断电造成的损失。
如果遭遇强拆,首先要第一时间报警,拨打报警电话,并保留报警录音。在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收集证据,拍摄到场的领导人物、车牌号等重要信息。有时候,人们会误以为报警没有作用,认为警方不会出警或者即使出警也不会处理。然而,报警并不是为了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而是为了为后续维权提供多一条通道。作为保护公民合法财产不受侵犯的法定职责部门,公安机关有责任处理此类事件。
不论是否收集到被强拆的证据,被拆迁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并启动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