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2-07
在房屋征收项目中,很多拆迁方以棚户区改造为名义进行,而被拆迁人往往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应对房屋被认定为违法建筑或一户多宅的情况。针对这三个问题,明拆迁律师为大家进行详细分析。
拆违代替拆迁的情况在各地存在,但是房屋是否违法建筑并非拆迁方说了算,需要根据法律规定依法作出处罚决定。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于需要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行政机关应当通过公告的方式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且不拆除,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即使房屋确实是违章建筑,被拆迁人也有复议、诉讼的权利,可以为提高补偿争取谈判时间。
同时,很多地方拆迁方以航拍图直接认定被拆迁房屋属于违章建筑。然而,航拍图只能证明建房时间和现状,无法直接证明房屋是否违建以及是否需要拆除。
对于一户多宅问题,国土资源部有明确通知,符合分户建房条件但未分户,且未经批准另行建房分开居住的情况,只要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划、经农民集体同意并公告无异议,可以依法确权登记。对于未分开居住的情况,只要实际使用的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后建房用地合计面积标准,也可以依法确权登记。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也是被禁止的。如果被征收人因此遭受损失,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如果构成犯罪,应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应依法给予处分;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被拆迁人可以选择向主管部门申请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并建议积极通过法院、诉讼解决问题。由于供水、供电方与被拆迁人存在供水、供电合同关系,因此通过民事诉讼维权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此外,通过法院维权的好处是,被拆迁人可以要求对方公平赔偿因断水、断电造成的损失。
一旦遭遇强拆,首先要第一时间报警,并保留报警录音。在确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收集证据,注意拍摄到场的领导人物、车牌号等重要信息。有人误以为报警没有作用,因为警方可能不出警或不处理。然而,报警的目的并不是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而是为后续维权提供一个通道。
不管是否收集到被强拆的证据,被拆迁人应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并启动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