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1-14
交通事故误工费的评定需要根据司法鉴定结果确定误工时间,并乘以误工收入进行计算。误工费包括伤者本人治疗期间因误工产生的费用以及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其亲属或代理人因误工造成的经济损失。伤者的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治证明确定,对于因伤致残而持续误工的情况,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伤残最终确定前一日。
伤残评定的时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国家标准的规定确定。目前,公安部正在起草《人身损害受伤人员误工损失日评定通则》,待发布后,可以根据该通则计算误工时间。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当事人,误工费根据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当事人,可以根据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或参照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误工费赔偿金额 = 误工收入(元/月) × 误工时间。
1. 有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 = 正常情况下的劳动工作收入 - 事故受伤后的劳动收入。
2. 无固定收入人员的误工费赔偿金额 = 最近三年收入总和 ÷ 3年 ÷ 12个月 × 误工时间,或者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 × 误工时间进行计算。
道路交通中的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在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误工费包括工资、资金、津贴、课酬等全日制工作收入和兼职工作收入。根据差额赔偿原则,误工费应以实际减少的收入为依据。例如,某些单位人员在受伤后误工时,单位不一定会扣发部分或全部收入;而企业经营者的误工费不包括其所丧失的企业经营利益损失。
交通事故发生后,涉及赔偿的问题应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确定。当然,关于误工费用的问题,双方当事人也可以私下协商解决。一旦确定了误工的具体时间,就可以根据误工收入状况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