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3-29
工伤职工发生事故伤害,造成身体损伤的,根据伤情确定赔偿项目。如果经过劳动能力等级鉴定并复核,工伤职工的伤情评定不达到伤残级别,仍然可以享受工伤医疗费和康复费的赔偿。
工伤职工在住院期间可以获得实际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
如果伤情需要,工伤职工前往统筹地区以外就医,可以获得交通食宿费的赔偿。
工伤职工在住院期间可以获得生活护理费的赔偿。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可以获得工资。
需要根据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工资水平和所在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标准来具体计算赔偿数额。
单位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单位未提起工伤认定的,工伤者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部门申请。社保经办机构调查认定后,书面通知单位和伤者。
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后,由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对其进行评定伤残等级的行为。
单位投保工伤保险的,由国家工伤保险机构按照标准发放工伤保险待遇。未投保的,则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可以根据劳动仲裁法规提起仲裁程序。
对劳动仲裁判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仲裁或判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的,可以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
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员工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容易疲劳并可能受伤。员工因工作原因受伤可以申请工伤赔偿。如果单位不赔偿,个人可以先申请工伤认定,符合工伤条件的可以进行工伤鉴定,确定赔偿金额。然后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仲裁、劳动诉讼的方式督促单位履行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