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29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当职工发生工伤并在治疗后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时,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只能在伤情稳定后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确定工伤等级。如果体内植入了类似钢钉、钢板等内固定器材,必须在拆除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除非医生书面证明这些内固定器材无需拆除且一直保留在体内)。
发生工伤后,劳动者的伤残程度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可以向作出该鉴定结论的鉴定委员会申请复议。如果复议结论仍然不被接受,可以向上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如果劳动关系双方因工伤引起争议而进入劳动仲裁程序,劳动者的伤残程度将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托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鉴定结论作出裁决。如果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对委托鉴定结论有异议,只能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重新委托劳动能力鉴定,当事人无权擅自决定进行重新鉴定。
当事人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并向法院起诉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如果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属于法定的鉴定部门。因此,在审理工伤争议案件时,法院应委托法定的鉴定部门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不应另行委托其他机构进行鉴定。
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的时间应为工伤职工的伤情相对稳定或已经痊愈。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不因申请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