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9-14
对于对工伤鉴定结果不服的一方,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进行申诉:
不服一方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即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如果行政复议处理的结果仍然不服,可以继续采取法律途径。
不服一方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工伤鉴定结果进行审查和裁决。
经过仲裁后仍然无法达成一致的当事人可以选择民事诉讼,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工伤问题进行审理和裁决。但在提起民事诉讼之前,必须先经过仲裁,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对于工伤争议,受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 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
(二) 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
(三) 对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用人单位;
(四) 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规定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
(五) 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
工伤鉴定需要前往当地劳动局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申请人需要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组织代表组成,包括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
鉴定委员会还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专家需满足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职业品德。
经过前述程序,当申请人被认定为工伤且病情相对稳定或停工留薪期满时,可以进行工伤鉴定。工伤鉴定结果将根据伤残等级来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
如果双方对工伤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申请进行二次鉴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相关资料。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相关部门和组织代表组成,包括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
进行工伤鉴定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被认定为工伤和病情相对稳定或停工留薪期满。不同伤情的工伤鉴定时间不同,且不完全取决于伤情恢复的情况。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进行工伤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