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14
强制解散公司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主管机关或人民法院命令公司解散。根据公司法规定,强制解散公司的原因主要包括:
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作出解散决定时,该国有独资公司应立即解散。
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主管机关依法责令关闭时,应解散。
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时,应解散。
公司一般解散是指只要出现了解散公司的事由,公司即可解散。我国公司法规定的一般解散原因包括:
当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公司可以解散。但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继续存在,而不必解散。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或股份有限公司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公司可以继续存在。
当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时,公司可以解散。
当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时,公司可以解散。
不同国家对于解散是否导致公司法人资格终止有不同规定。英国实行“先算后散”制度,解散意味着公司法人人格的终止。我国实行“先散后算”制度,美国、日本和欧洲大陆国家也是如此。这种解散并不导致公司法人人格消失,只是引发清算程序的进行。只有在清算完成后,公司的法人人格才会消失。
除了因合并或分立而解散外,其他解散情况下,公司都需要进行清算。通过清算,解散公司的既存法律关系得以结束,剩余财产得以分配,最终消灭公司的法人资格。
在清算期间,公司仍然存在,但不得进行积极的经营活动,其活动仅限于与清算相关的事务。
我国尚未对此作出规定。日本允许自愿解散的公司在清算结束前,经股东大会决议恢复。德国也是如此。
总结起来,公司解散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一般解散原因、强制解散原因和股东请求解散。其中,一般解散原因主要是指根据《公司法》第182条规定的情形,包括因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等。此外,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