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8-01
缔约过失责任适用的情形包括:
当一方假借订立合同的目的,故意进行磋商,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就会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当一方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就会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当一方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例如欺诈、威胁等,就会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是指一方在缔约阶段违反了法律规定的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
当违反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信赖利益的损失时,就存在赔偿问题。信赖利益损失是指相对人因信赖合同会有效成立却由于合同最终不成立或无效而受到的利益损失。
信赖利益必须是基于合理的信赖而产生的利益,即在缔约阶段因为一方的行为已使另一方足以相信合同能成立或生效。
若从客观的事实中不能对合同的成立或生效产生信赖,即使已经支付了大量费用,这是因为缔约人自身判断失误造成的,不能视为信赖利益的损失。
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的一方缔约人在主观上必须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只要在缔约阶段违反了附随义务,并对合同最终不能成立或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负有过错,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责任的大小与过错的形式无关,因为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条件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而非行为本身。
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需要结合实际的缔约过失行为来确定。如果在缔约的过程中没有造成他人损失,那么无法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具体情况下,缔约过失责任属于过失行为造成他人权益损失的情形。在处理缔约过失责任时,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者诉诸法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