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5-04
根据法律的规定,违约金额没有明确的设定标准。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违约金应该合理,一般不应超过损失的30%。换句话说,违约金不应超过违约造成的损失的1.3倍。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的标准是守约方的实际损失,这包括直接损失和履行利益损失。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的规定,违约金应当调整到实际损失的130%以体现其惩罚性。如果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法院将不予支持。
1) 根据合同总额或其他一定数额作为基准,确定一定的比例作为违约金。
2) 根据对方逾期履行义务的时间,按照定期固定数额或比例的方式连续计算违约金。
如果违约金过分高于实际损失,违约方可以要求法院适当降低违约金支付比例。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时,一般可以认定为违反合同法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如果增加违约金后,当事人又要求对方赔偿损失,法院将不予支持。
如果违约金的约定比例过低,导致无法弥补守约方实际损失,守约方可以要求增加违约金的数额或单独提出要求赔偿损失。
由于违约金的增减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密切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适当减少时,法院应以实际损失为基础,综合考虑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因素,依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衡量,并作出裁决。
1) 除违约金外,合同中通常还约定了一定数额的定金(不超过合同总价的20%)。
2) 如果对方违约,守约方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定金责任,按照法律规定,合同正常履行时,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
3) 给付定金的一方如果违约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如果违约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4) 相对于违约金而言,定金在签约时通常已经实际支付,因此,以定金罚则来追究违约责任更为明确、简便易行,具有相对的优势和便利。
5) 在违约金和定金两种违约责任并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来行使权利。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合同双方当事人需要在违约条款中明确约定违约金相关内容。可以明确约定违约金金额标准,但不能设置过高或过低,否则对于超出法律规定违约金上限的赔偿要求将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