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11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的特征,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
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30%,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然而,由于违约金是对一方违约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预先估算,与实际损失不完全相符,因此法官有自由裁量权。预定违约金的目的是给当事人施加心理压力,避免违约后损失计算和损失大小证明的麻烦,使当事人能迅速确定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根据《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一般认为约定的违约金数额扣除实际损失后,其余款不超过主合同总金额的20%就不属于“过分高于”的情况。合同一旦有效成立,当事人必须受合同约束。在市场经济下,现行合同法没有对违约金的数额进行限制,只要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违约金具有惩罚性也是合理的,因为如果不对违约方惩罚,法律对守约方就没有鼓励和保护。
综上所述,违约损害赔偿由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应合理计算,结合实际损失而定。不同违约情形所对应的违约金额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处理违约问题时,当事人可以事先明确约定,以避免引发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