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规则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违约责任 > 责任承担法律知识

违约损害赔偿规则是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1-28

 
268596
导读:违约损害赔偿规则由两方面组成,分别是完全赔偿原则和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赔偿的范围是由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两部分共同组成的,而补偿性损害赔偿又包括三种,减损规则,损益相抵和过错相抵。

一、违约损害赔偿规则的定义

违约损害赔偿规则是指当一方违反合同义务或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依法或根据合同规定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违约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约定赔偿、一般法定赔偿和特别法定赔偿。

1. 约定赔偿

约定赔偿是指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对违约方因违约行为所产生的损失进行赔偿,当事人可以约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2. 一般法定赔偿

一般法定赔偿是指根据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赔偿范围。

1. 完全赔偿原则

根据完全赔偿原则,违约方应承担补偿性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实际损失和可得利益的损失。

实际损失:

实际损失指违约行为导致的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但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可得利益损失:

可得利益损失主要指由于违约行为导致的利润损失,例如获得标的物后转卖所获得的纯利润或获得机器设备后投入使用所获得的营业纯利润。

2. 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

可预见规则:

根据可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的数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减损规则:

根据减损规则,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如果对方未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则对方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

损益相抵:

根据损益相抵原则,在计算损害赔偿的数额时,如果违约行为除给对方造成损失外还带来收益或减少费用支出,应减去该收益或节约的费用。

过错相抵:

根据过错相抵原则,如果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而对方也存在过错,违约方可以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二、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定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当一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依法或根据合同规定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它是合同责任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一种充分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补救方式。

当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规定集中体现和规定了违约损害赔偿规则的核心内容。

完全赔偿原则和补偿性损害赔偿的限制共同构成了违约损害赔偿的规则。违约损害赔偿是一种保护受害人利益的补救方式,是合同责任中最常见的形式。当违约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对方遭受损失时,应根据合同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延伸阅读
  1. 定金的定义与作用
  2. 立约定金协议的撰写规定
  3.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担保责任吗
  4. 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是否可以相互取代
  5. 一、合同解除后违约金责任能否适用

违约责任热门知识

  1. 公司未及时缴纳电费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
  2. 合同法第299条规定:承运人的主要义务
  3. 会计法规定的法律责任的形式
  4. 合作协议中免责条款的法律要件
  5. 股东撤资:股份退还的法律程序与规定
  6. 借款合同违约金怎么计算
  7. 签订了工伤赔偿私了协议还可以反悔吗
违约责任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