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8-03
一、取证时间
取证时间由管辖的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法院在受理案件时会告知当事人提供相应证据的时间期限,当事人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逾期提交的证据,法院可以不予采纳。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及时提供证据。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提供的证据及期限。如果当事人在该期限内确有困难,可以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法院会根据申请情况适当延长。逾期提供证据的,法院应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理由不成立的,法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二、取证方式
民事主体之间因合同产生纠纷的,原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告可以自行收集证据,如果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可以申请法院收集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法院认为需要的证据,法院应进行调查收集。法院应按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首先应按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纠纷建立在互谅互让、平等磋商的基础上,不影响团结和今后的合作,还可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合同纠纷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者主持下,通过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由第三者对纠纷双方进行说明劝导,促使他们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合同纠纷双方当事人在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相关规定或协议,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仲裁是常用的解决合同纠纷的方式。
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当事人双方在无特殊约定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纠纷。诉讼解决是合同纠纷常见且有效的方式。
在合同纠纷发生后,首先应尝试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可寻求第三方机构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这些解决方式没有固定顺序,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