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1-05
犯罪与终止规定是指犯罪终止的概念,即犯罪行为的结束。犯罪终止和犯罪中止有以下区别:
犯罪中止只是暂时中断了本次程序,不是对案件的终结。相反,犯罪终止后,当事人的执行权利被消除。
犯罪中止可以再次申请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而犯罪终止是停止执行程序,以后不再恢复。
犯罪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特殊情况,人民法院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而犯罪终止是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些特殊情况,执行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为了发生犯罪中止,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预备、犯罪实行和实行终了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的过程中。犯罪中止指的是在犯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行为,因此在犯罪完成之后,无论是自动恢复还是自愿赔偿损失,都不能被视为中止,而应承担犯罪既遂的刑事责任。
自动地中止犯罪指的是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愿停止本可以继续进行的犯罪活动。这意味着行为人自己有可能完成犯罪的情况下,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如果行为人受到阻碍或感到恐惧而停止犯罪行为,这不是自动中止犯罪,而是被迫停止犯罪,因此不属于犯罪中止,而是犯罪预备或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不仅限于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在实行终了之后犯罪既遂之前,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愿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是犯罪中止自动性的一种表现。
彻底地停止犯罪指的是行为人放弃了完成该种犯罪的念头,不再实施该种犯罪。否则,如果行为人感到时机不利,暂时停止犯罪行为,等到适当时机再实施,那就不是彻底地停止犯罪,而是犯罪行为的暂时中断。彻底地停止犯罪是指行为人已开始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不是指行为人从此以后不再实施任何犯罪。
在犯罪过程中,如果犯罪人确实不想继续从事犯罪行为,那么属于犯罪中止。如果是犯罪已经完全结束的状态,那么就是犯罪终止。这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