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2-11-01
涉外技术合同风险主要涉及法律适用上的差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合同纠纷诉讼,如果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涉外技术合同风险还涉及合同纠纷管辖的不同。世界各国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时,主要考虑具体案件与本国必须具有某种联系因素或连结因素。由于各国对联系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原则。
保守技术秘密是技术合同中的重要问题。在订立合同之前,当事人应当就保密问题达成订约前的保密协议,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保密事项、保密范围、保密期限及保密责任等问题,以防止因泄密而导致的技术权益侵犯和技术贬值。
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发现或其他技术成果应明确归属。当事人可以按照互利原则在技术转让合同中明确约定后续改进技术的分享办法。对于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可以达成补充协议;若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则参考合同相关条款及交易习惯确定一方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他方无权分享。
针对采取收入提成方式支付价金的情况,合同应明确约定按产值还是利润为基数、提成的比例等支付方式。
由于技术合同的专业性较强,当事人应对合同中涉及的关键性名词或双方认为有必要明确范围和意义的术语,以及在合同中重复出现而被简化的略语作出解释,以避免事后纠纷。
在签订技术合同时,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并在合法范围内进行合同处理。特别是对于不同的技术事项,在使用和授权时所认定的情况是不同的。如果当事人对技术使用的情况不清楚,可以咨询律师进行界定,或者诉诸法院以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