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的说法是准确的吗?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5-30
导读:不成立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对于合同不成立和合同无效的情况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合同无效不代表是不成立的,二者在本质上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合同的有效性和成立
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当事人通过达成一致意见来订立合同。然而,并非所有的合同都是有效和成立的。本文将探讨合同的有效性和成立的要件。
一、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的有效性指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并受到法律保护的程度。无效合同是指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了国家或他人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对当事人无效。
二、合同的成立要件
合同的成立要件是指合同必须满足的条件。如果合同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合同将不成立。
合同的成立要件包括:
- 双方当事人的一致意见:合同的成立需要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 合同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合同将无效。
- 合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合同可能需要采用书面形式或完成特定的批准、登记手续。
- 合同客体确定:合同的客体必须明确确定,即合同所涉及的权益、义务和交付物等。
三、合同不成立的情形
合同不成立是指合同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合同的形式、内容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
合同不成立的情形包括:
- 一方自行订立合同。
- 当事人之间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不一致,未形成要约、承诺的一致。
- 合同的客体不确定。
- 要物合同未履行物的给付。
- 须经批准、登记方能成立的合同未履行批准、登记手续。
- 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当事人未订立书面合同且未履行。
总之,合同的有效性和成立是法律约束力的基础。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并满足成立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