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12-26
根据法律规定,只有法院和仲裁机构有权对合同的效力进行认定。当合同当事人对合同效力存在争议时,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请求确认合同效力。如果合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社会公共利益,法院可以认定其为无效。但如果当事人不申请确认合同效力,法院无权主动审查合同效力。
在起诉无效合同时,原告应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根据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如果书写起诉状存在困难,也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起诉状应当明确记载以下事项:
过错是指合同的无效是可以归因于合同当事人的原因。在合同成立后,是否产生法律效力并不完全由当事人决定。对于大多数合同而言,造成无效的原因通常是可以归因于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或意思表示瑕疵等因素。
然而,有时合同的无效也可能是由于当事人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合同订立后,因国家法律对合同标的进行限制经营而导致合同无效。只有当事人自身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效时,才能基于过错由当事人承担损失。
过错不仅包括对合同无效的过错,还包括对因履行无效合同而造成的损失的过错。当事人在不知道合同无效的情况下继续履行合同并承担给付义务,不一定会导致损失的发生。如果损失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比如对交付的标的物使用不当造成损坏,那么应由对该损失有直接责任的人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双方已经依据无效合同履行给付义务的情况,双方应当彼此返还已经取得的财产。这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适用该规定的情况。例如,当合同对方当事人死亡或解散,合同标的本身的特性使其无法返还,或者标的物已被善意第三方获取并灭失、毁损等。在这些情况下,强行返还只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破坏正常的交易秩序,有时也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标的物的市场价格进行补偿。
对于融资租赁合同的无效情况,如果当事人对租赁物的归属进行了约定,应按照约定执行;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租赁物应当返还给出租人。但是,如果合同无效是由于承租人的原因造成的,并且出租人不要求返还或返还后会显著降低租赁物的效用,那么租赁物的所有权归承租人,承租人需要给予出租人合理的补偿。
如果双方订立了合同,但对于合同的某些条款是否有效或整个合同是否有效存在分歧,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确认合同的效力。除了向法院确认合同效力外,还可以向相关的仲裁机构申请对合同效力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