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规定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规定有哪些?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26

 
264374
导读: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的规定有,只要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约定,那么就需要承担继续履行,或者是采取救济措施,以及违约金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这样才能保障到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规定

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1. 继续履行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对方可以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

2. 采取补救措施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对方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如要求返还款项、物品等。

3. 赔偿损失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对方可以要求其赔偿损失。

4. 请求支付

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其他金钱债务时,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

5. 请求履行非金钱债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对方可以要求其履行。但在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债务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请求履行的情况下,除外。若以上情形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

根据《民法典》规定,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具体规定如下:

1. 计算起始日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若法律另有规定,则按照其规定执行。但若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并经权利人申请决定延长。

2. 分期履行约定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时,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3. 特殊情况的诉讼时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4. 诉讼时效届满后的影响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综上所述,借款合同中可以约定违约条款,并根据法律规定实施违约责任。除约定违约金外,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或采取救济措施,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引发纠纷。

延伸阅读
  1.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责任
  2. 个人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规定
  3. 债务人车辆被开走欠债可报警吗?
  4. 借款担保合同版本内容有哪些?
  5. 抵押担保合同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2.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3. 通告和公告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继承人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
  6. 个人债务危机的法律处理方式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