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方式和范围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中违约责任的约定方式和范围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02

 
264339
导读:借款合同中违约责任可以由双方协商来达成一致意见,具体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来约定违约金、继承履行合同、或者赔偿有关损失来进行处理,双方在达成一致后签订合同并履行有关义务。

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约定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借款合同中的违约责任可以根据以下条款来约定:

1. 违约责任的请求

根据第五百七十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2. 金钱债务的违约责任

根据第五百七十九条,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

3. 非金钱债务的违约责任

根据第五百八十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请求履行,但是有一些情形除外:

如果出现上述情形之一,导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但是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承担。

《民法典》对违约责任的规定

1. 第三人替代履行的费用

根据第五百八十一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根据债务的性质不得强制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其负担由第三人替代履行的费用。

2. 赔偿损失

根据第五百八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3. 违约金和损失赔偿额的约定

根据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对于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4. 定金的约定

根据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综上所述,借款合同中的违约情况需要根据实际的违约行为来追究违约责任。根据合同约定,可以确定是否支付违约金,如果未约定违约金,则可以通过举证来赔偿造成的损失。

延伸阅读
  1. 借款合同违约赔偿协议
  2.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借款的责任
  3. 个人借款合同违约责任的法律规定
  4. 债务人车辆被开走欠债可报警吗?
  5. 借款担保合同版本内容有哪些?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2.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3. 通告和公告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继承人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
  6. 个人债务危机的法律处理方式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