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23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约金具有惩罚性特征,不以非违约方遭受损失为前提。如果合同中的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以向法院申请减少或增加。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如果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定金的条款。如果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九条的规定,债务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时,债务人可以请求债权人赔偿增加的费用。在债权人受领迟延期间,债务人无需支付利息。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时,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造成的损失,并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如果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扩大。如果对方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导致损失扩大,不得要求赔偿扩大的损失。违约方应承担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双方违反合同,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并且对方有过错,可以减少相应的损失赔偿额。
在管理上,中国法律对合法的民间借贷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定不清,缺乏法律依据。各级政府一直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
具体执行上,对民间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导致监管混乱。
政府对民间借贷的事前管理和日常监控能力严重不足,只能被动地处理违约事件,难以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
为了资金安全,进行民间借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借款人的背景,选择信用良好的个人或企业进行借贷。对于借款用于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需要慎重考虑是否与其发生借贷关系,确保有赢利的把握。
注意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不支持用于非法经营或活动的借贷行为。
非金融企业以借贷名义向职工或社会非法集资,或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违约金按照民间借贷的规定来执行,可以根据双方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进行赔偿。如果违约金过高或过低,可以申请变更。对于民间借贷,应仔细审核并依法协定,以规避风险,避免因合同不合格而导致借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