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7-02
根据借款合同的规定,违约责任通常由借款人承担。借款合同中的违约金一般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进行计算。如果没有约定,应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失确定赔偿金额,赔偿金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然而,赔偿金额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借款种类是根据借款方的行业属性、借款用途以及资金来源和运用方式进行划分的。针对不同种类的借款,国家信贷政策在贷款限额、利率等方面有不同规定,以体现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因此,借款合同必须明确订明借款种类,作为借款合同的主要条款。
借款币种是指借款合同标的的货币种类。除人民币外,借款合同的标的还可以包括其他货币,如美元、日元、欧元等。不同的货币种类具有不同的借款利率,因此借款合同应明确规定货币种类。
借款用途是指借款使用的范围和内容,即贷款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与哪种生产要素相结合。借款用途由借款种类和条件决定,银行严格规定各种借款用途并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有利于保证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借款数额指借贷货币的数量。任何合同都必须有数量条款,只有标的而没有数量的合同无法履行。借款合同必须明确约定借款数额,以确定借贷货币的数量,同时为计算借贷利息提供依据。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借款利息与借款本金的比率。利率的高低对确定借贷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具有重要影响,借款合同必须包含利率条款。
借款期限是指借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应根据借款种类、借款性质和借款用途分别确定。借款合同中的借款期限必须具体、明确、全面,以确保借款合同的顺利履行。
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将借款返还给贷款人的结算方式。借款人通常可以选择一次结清或分期分批偿还。如果选择分期偿还,应明确具体的时间和金额等。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借款合同缺少违约责任条款,当事人的违约行为将失去法律约束力,当事人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合同履行将受到严重影响。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条款对于督促当事人及时、正确、全面履行合同,保护当事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借款合同应明确写出违约责任和违约金的支付方式和计算方法,以避免日后违约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当然,违约金的规定必须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