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不肯处理邻里纠纷怎么办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诉与仲裁指南 > 民事诉讼调解法律知识

物业不肯处理邻里纠纷怎么办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6-30

 
263425
导读:物业不肯处理邻里纠纷的情况下可以去法院诉讼解决,到当地的司法机关协调处理。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如果邻里纠纷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话,法院会先进行调解然后再开庭审理。

一、物业不肯处理邻里纠纷怎么办

小区邻里纠纷可以选择双方协商解决,如果无法协商的,可以到当地司法所协调处理,还是没有效果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邻里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法院一般会在审理案件前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的就开庭审理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九十五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九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二、司法调解的意义是什么

(1)调解人的居中性。即调解人应当公平对待纠纷双方主体(纠纷双方主体),正如常言所说的要“一碗水端平”。居中调解人的存在,使得调解与和解明显有法律意义上的区别。

(2)纠纷主体的自治性。是否运用调解取决于纠纷主体的合意。调解人只能以“调”的方式,促成双方纠纷主体相互谅解,达成解决纠纷的合意,所以不管调解人的身份地位如何,均不得通过国家权力或强制措施强行解决纠纷。

(3)非严格的规范性。调解并不要求严格遵循程序(法)规范和实体(法)规范,具有较高的自治性和灵活性。与和解相比,调解的规范因素较多,因为调解包含着自身规则化的契机:纠纷主体往往有必要就自己主张的正当性对调解人进行说服,特别是调解人越具有居中性则纠纷主体所主张的正当性就越重要,并且调解人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如体现自己的公正、有利于解决纠纷等),也会主动依据正当的社会规范进行调解。

三、邻里关系纠纷调解三原则

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相邻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于相互毗邻的不动产因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直接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处理因相邻关系发生的纠纷时,应从有利于有效合理地使用财产,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任何一方不得给相邻他方的生产、生活造成困难,也不得因顾及自己生产、生活上的便利而给相邻他方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

2. 团结互助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与人的关系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互助协作的关系,这根源于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有必要而且也能够依照团结互助的原则处理相邻关系。相邻各方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应该互相协作,兼顾相邻人的利益。发生争议后,应当本着互谅互让、有利团结的精神协商解决,尊重对方的权益,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无视邻人的合法权益。

3. 公平合理

我国法律严格保护民事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非法侵犯。而相邻关系在本质上是为满足一方权利的需要,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作出的规定,不仅不与保护民事权利的原则相矛盾,而且是对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的更进一步的保护。因此,应当公平合理地处理相邻关系,一方权利的延伸和另一方权利的限制都必须控制在合理、必要的限度之内;各方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亦应承担一定的义务。在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时,应该从实际出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适当考虑历史情况和习惯,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关于邻里纠纷,一般情况下是会选择物业进行调解,然后再进行司法调解,最后再向法院诉讼。根据国家法律的规定,如果邻里纠纷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的话,法院会先进行调解然后再开庭审理。

延伸阅读
  1. 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引起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2. 挂靠行为的定义和解释
  3. 海事案件的专属管辖及其概念
  4. 借款纠纷的起诉条件
  5. 案件:网络购物协议管辖条款的案件

民诉与仲裁指南热门知识

  1. 电话录音作为有效证据的法律规定
  2. 财产保全费用的相关法律依据
  3. 诉前财产保全复议期限是多久
  4. 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的手续
  5. 律师费和诉讼费的计算方法
  6. 法院保全费用的收费标准
  7. 如何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民诉与仲裁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3.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4. 劳动纠纷诉讼
  5. 农村房屋买卖纠纷
  6. 借名买房纠纷
  7.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