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7-22
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定金的比例不得超过购房款的20%。举例来说,如果商品房的价格为100万元,购房者在认购书中约定的购房定金不得超过20万元。
如果买卖双方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将不被人民法院支持。也就是说,超过20%的部分将不被视为定金,并不适用法律关于定金罚则的规定。
定金的数额原则上由当事人约定,但法律对其最高限额进行了限制,即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司法解释规定,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将不被人民法院支持。这一规定旨在限制定金数额过大,将定金的惩罚范围限定在一定的限度内。
定金是一种债务担保方式,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而约定的一定款项。债务人履行债务后,给付定金的一方有权收回定金或将其抵作价款;而收受定金的一方若不履行债务,则应将双倍定金返还给付定金的一方。
购房者在交定金前应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开发商的信息,包括上网查询开发商资料或亲自到工地实地考察。要注意是否有工人施工、房屋工期是否正常、是否在合理进度范围内、政府是否发布明示公告等。如果发现可疑或信息不透明情况,应暂停购房,切勿心存侥幸。
在交定金之前,务必确认房产的性质。如果购买的是期房,要求开发商出示预售许可证;如果购买的是现房,要求开发商出示房产证。
在交定金时,必须与开发商签订定金协议或购房协议书,口头承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协议,定金将没有法律效力。
在法律上,订金与定金具有不同的性质。
(1) 定金:定金是一种规范的法律概念,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履行而自愿约定的担保形式。在商品房交易中,购房者履行合同后,定金应抵作价款或收回;若购房者不履行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若开发商不履行合同,则应双倍返还定金。
(2) 订金:
订金并非法律上的一个规范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但并不具备担保性质。当收取订金的一方无法履行约定时,交付订金的一方只能要求返还订金,而无法要求双倍返还。
按照通常情况,买房时交付的定金比例不得超过购房合同中明确标明的房款的20%。在交付定金时,必须签订协议,并要注意协议中的使用术语是“订金”还是“定金”。此外,还需要将退还定金的相关条款写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