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3-12-11
1、涉及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交通事故认定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应追究刑事责任、是否违法以及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以及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能否获得民事赔偿。因此,它直接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责任划分由公安机关行使行政职权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由公安机关根据行政职权进行的,而不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行政职权是指行政主体拥有的行政管理资格和权能,具有单方意志性和主动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行使这一职权,从而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即行政确认。3、交通事故认定为具体行政确认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或执行公务中,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具体特定事项作出的单方行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划分了事故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大小,一经确认,即对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公安机关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仅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而且应被定性为一种行政确认行为。行政确认行为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职权性,即行政确认行为是由法律规定和认可的行政主体依职权进行的认定,是有权认定的行为;(2)法律适用性,即行政确认行为的判断和结论是基于法律标准作出的,与行政处罚行为和行政强制行为相同,都属于执法行为;(3)反映事实的客观性,行政确认行为反映客观事实的真实情况,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和现象的认识和判断;(4)结果确认性,这是行政确认行为的主要特点,它根据客观事实确定责任人及其承担的责任大小。因此,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属于一种行政确认行为。4、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书面证据的区别
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书面证据不同。证据是用于查明和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书证是以其内容证明案件情况的书面材料,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仅作为司法人员认定客观事实和判断证明力大小的依据,不具备裁判责任大小及引起权利和义务的功能。而交通事故认定书则确认了各方当事人的责任大小,其结果涉及到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与书证不同,交通事故认定书在同一诉讼中只有一份,且当事人或法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证据,但无法替代交通事故认定书。事实上,在法庭审理中,要推翻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认定是非常困难的。交通警察部门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面负责调查取证、勘验和技术鉴定。作为当事人,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有利于反映事故真相的取证工作。即使事后取得一些证据,其证明力往往较弱。一旦到了法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证据不足就难以对抗交通事故认定书。尽管法院可以调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案件调查材料等文书,但由于法官在交通事故分析方面缺乏专业优势,改变公安交警部门的定性可能性较小。因此,交通事故认定书与书面证据不可等同。5、交通事故认定书具备行政可诉性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以及相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法律授权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验、检查、调查,并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这是针对具体当事人的。实施这些权力就是履行行政行为,由此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不仅反映了案件事实,还划分了责任,因此不仅是单纯的诉讼证据,而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对该认定应具备行政可诉性。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交通事故认定是一种具体行政确认行为,而不属于行政行为。因此,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内容不服时,应申请复核,而不是申请行政复核或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