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知识法律知识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1-09

 
260139
导读: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是包括: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及主观上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一般来说普通的交通事故是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普通的交通事故只需要双方协商并且进行民事赔偿即可,但是严重情况下是会构成犯罪的。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

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认知因素

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逃避法律责任的主观目的

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的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因此,在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时,有必要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

逃离事故现场并不向公安机关报案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还包括逃离事故现场并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在实践中,大多数情况并不拘泥于“事故现场”,而是将逃离现场和不报案的行为一并考虑。具体情节需进行综合分析。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

为了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 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 行为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
  3. 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4. 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5. 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6. 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7. 行为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8. 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行为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将按照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情节进行处罚。如果自己无法处理,可以聘请专业人士来协助处理。

延伸阅读
  1.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
  2. 交通肇事罪的行政处罚问题
  3.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及刑期
  4. 交通肇事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5.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和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热门知识

  1. 肇事逃逸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
  2. 交通肇事被判缓刑是否可以考驾照
  3. 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
  4. 交通肇事罪的法定立案标准
  5. 犯罪客体:交通运输安全
  6. 闯红灯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和刑罚
  7. 高速上逆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交通肇事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