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0-28
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况下,即使肇事者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赔偿,受害人仍然有权利起诉肇事者。如果肇事者不执行法院的判决书,受害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经过强制执行后,确定肇事者无力赔偿,法院会中止执行。
如果肇事者实在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赔偿,受害人可以随时发现肇事者的财产并进行强制执行。首先,一旦法律文书生效,义务人拒绝执行,权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次,如果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将暂停执行,直到对方有执行能力时,可以恢复执行。第三,拒绝执行法院裁决的人可能会被司法拘留,甚至涉嫌拒绝执行判决和裁定。第四,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就像银行的坏账。只要肇事者有劳动能力,就可以追究法律文书的履行。
交通事故的结案有明确的时间规定,一般为十天。
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另外,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构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
对于交通事故致死的情况,调解从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致伤的情况,调解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对于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发生事故后驾车逃逸;
(二)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弃车逃逸。
虽然说可以“私了”的交通事故后果均不严重,但是这两种逃逸行为在“私了”事故中也时有发生。通常表现为:
1、当双方在对事故事实的确认、或对如何赔偿的问题产生了争议,未进行友善的协商,发生了口角时,于是,一方当事人“拂袖而去”,驾车离开现场。
2、双方在核实有关情况时,乙方发现甲方车辆无车牌,或酒后驾车,或非司机驾车,提出不能“私了”需要报警时,甲方心虚害怕,为逃避法律的严厉处罚,寻机逃逸。
3、事故发生后,乙方称受伤,如果经医生检查无大碍可“私了”,甲方在送乙方去医院的途中,或乙方正在接受治疗时,甲方不愿承担乙方的各种经济损失而中途“溜号”。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可能导致肇事者面临坐牢的风险。在交通事故的结案中,有明确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事故发生后的10天内,需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事故双方需要按照认定书中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认定为全责,需要赔偿对方的全部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