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3-09-10
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责任的划分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1. 负全部责任者,承担100%的损失赔偿。
2. 负主要责任者,承担60%至80%的损失赔偿。
3. 负同等责任者,各自承担50%的损失赔偿。
4. 负次要责任者,承担20%至40%的损失赔偿。
对于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责任者,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各自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时,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不足部分的赔偿责任如下:
1.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比例分担责任。
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如果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认定书。如果需要进行检验、鉴定,应在检验、鉴定结论确定后五日内制作认定书。
发生死亡事故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制作认定书之前应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进行公开调查并取得证据。涉及保密、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不得公开。当事人无法到场时,应记录相关信息。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
2.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经过。
3. 道路交通事故证据及事故形成原因的分析。
4. 当事人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或者意外原因。
5. 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名称和日期。
认定书应由办案民警签名或盖章,并加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专用章,分别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申请复核、调解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和期限。
总结: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当事人应根据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来确定责任和赔偿。司机在发生车祸后,如果有人受重伤,最好不要主动认全责,以免对自己不利。及时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非常重要,只有在公安机关认定责任后,才能进行后续的赔偿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