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12-07
在团伙诈骗案件中,主犯被判处3年徒刑,而从犯的刑期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由法院根据从犯在案件中的作用来确定。
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针对从犯,法院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团伙诈骗案件中,对于从犯是否有立功表现,有以下认定标准:
从犯阻止他人实施犯罪活动。
从犯检举、揭发监狱内外的犯罪活动,或者提供重要的破案线索,并经查证属实。
从犯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
从犯在生产、科研中进行技术革新,并获得突出成绩。
从犯在抗御自然灾害或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积极。
从犯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较大贡献。
在团伙诈骗案件中,如果从犯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以宣告缓刑。对于年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从犯的犯罪情节较轻。
从犯有悔罪表现。
从犯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宣告缓刑对从犯所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在团伙诈骗案件中,从犯在缓刑期间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从犯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并服从监督。
从犯需要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从犯需要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从犯如果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必须经过考察机关的批准。
在团伙诈骗案件中,从犯的量刑不可能比主犯重,具体量刑由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自行裁定。如果从犯在团伙诈骗案件中的作用较小,并且事后没有参与分赃,也有可能免于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