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6-04
虚假诉讼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以达到错误判决、裁定或调解的目的。
虚假诉讼行为仅限于民事诉讼领域,不包括仲裁、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此外,该罪行要求行为人提起民事诉讼程序的行为,即行为人通过其行为使民事诉讼活动从无到有,或从中止状态中恢复。在民间借贷虚假诉讼中,原告主要通过伪造借款证据、虚构借款事实,并利用当事人自认、缺席审理、调解等诉讼技巧,使虚假的债权债务获得法院裁判文书的确认,以侵害真正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人民法院应当防范和制裁民间借贷虚假诉讼。如果经调查证实属于虚假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判决驳回其请求,并对其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法予以制裁。对于以骗取财物、逃废债务为目的实施虚假诉讼,并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公安部门报案。如果是口头报案,接待人员应当将其记录下来,并由报案人签名或盖章确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构应当迅速审查报案材料,并根据管辖范围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对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轻微的,不予立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向公安机构、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构、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控告。
根据刑法第307条之一的规定,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对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严重,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虚假诉讼只限于民事诉讼,情节严重的属于犯罪行为。一旦确认虚假诉讼罪,需要向公安机构报案,由其立案侦查、收集证据和整理材料,然后将案件移交给检察院进行审查。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检察院将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