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告身份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犯罪构成法律知识

以原告身份虚假诉讼如何处理?

点击数:50 更新时间:2023-05-05

 
256001
导读:以原告身份虚假诉讼的,此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一般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虚假诉讼的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是,行为人虚假诉讼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达到法定的标准的。

以原告身份虚假诉讼的处理方法

原告虚假诉讼的后果非常严重,根据法律规定,虚假诉讼行为可能构成犯罪,涉及者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根据《刑法修正案九》,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虚假诉讼人涉嫌构成犯罪,还可以向机关举报虚假诉讼人,法院应依法将相关线索和案件材料移送公安机关。

一、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认定情形

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应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各项事实,包括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和经济状况等。以下情形可能构成虚假民事诉讼:

  1. 出借人明显没有出借能力;
  2. 出借人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3. 出借人无法提供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4. 当事人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5. 当事人拒不到庭参加诉讼,无正当理由或委托代理人陈述借贷事实不清或前后矛盾;
  6. 当事人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7. 借款人的配偶、合伙人或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8. 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9. 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10. 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二、虚假诉讼罪的立案标准

无论是在我国的何种诉讼程序中,虚假诉讼行为都是被明令禁止的。以下情形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

  1. 干扰正常司法活动,导致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2. 基于捏造的事实作出裁判文书、制作财产分配方案,或者立案执行基于捏造事实的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
  3. 多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

虚假诉讼行为不仅会损害他人的权益,还会破坏司法秩序。行为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法》修订的亮点
  2. 虚假证词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3. 虚假诉讼的法律特征和表现形式
  4. 破产案件中虚假债权的处理方式
  5. 虚假诉讼罪的刑罚

犯罪热门知识

  1. 帮助凶手逃走是否共同犯罪
  2. 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3. 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的辩护词
  4.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分析
  5. 香港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6. 多人实施轮奸的法律处罚
  7. 过失杀人的概念及构成
犯罪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