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12-08
根据法律规定,犯重婚罪后的资产转移是无效的。由于此时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离婚生效前的财产转移行为不受法律保护,也不会生效。有些夫妻为了个人利益可能会采取过户、赠与或借贷等方式来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但这属于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是不被法律允许和保护的。
如果对方提起诉讼,对于资产转移行为是可以追回的,因为这种行为是无效的。
在离婚时,如果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减少或不分割其应得财产。
如果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将隐藏、转移、毁损的财产作为隐藏、转移、毁损、变卖财产一方应得的财产份额,并以其他夫妻共同财产抵消另一方应得的份额。如果抵消不足,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一方需以差额进行补偿。
1. 直接隐瞒
当事人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采取隐瞒的方式隐藏自己名下的银行存款、不动产、公积金、股票基金债券等财产状况,导致对方无法分割到应有的夫妻共同财产。
2. 私自转移
未经配偶同意,私自转移各类资产,包括:
(1)转移存款:以一次或多次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存款或股票账户资金等取出或转账给他人,导致离婚时没有可分割的银行存款。
(2)虚假过户:与他人串通,将不动产、公司股份、车辆等过户给第三人名下,虽然名义上所有权在第三人手中,但实际上仍由转移人控制,导致配偶无法分割财产。
(3)变卖资产:通过中介或他人介绍将自己名下资产卖给第三人,取得现金,规避配偶对资产的分割。
(4)私赠他人:包括赠与婚外情人或其他有暧昧关系的第三者,或赠与其他熟悉的人,导致夫妻共同财产减少。
3. 借用名字
以逃避债务或规避限购为名,借用他人名字购买不动产,或委托持股、隐名投资股份。一旦发生离婚纠纷,与持名人串通不承认借名事实,而配偶一方无法证明借名的事实,最终无法分割到应有的财产。
4. 伪造债务
以串通伪造债务的方式减少共同财产或让配偶共同承担偿还责任,达到侵占、多分夫妻共同财产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对方是否犯重婚罪,双方在离婚生效前都不得转移财产,因为这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对于犯重婚罪的一方,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可能被判处不超过两年的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