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10-18
法院判决书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六个月内,一般会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若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执行法官首先检查案件信息,核实执行依据是否生效。申请人有时可能不知道被执行人已经上诉,因此需要再次核实法律文书是否生效,如民事判决、仲裁裁决是否上诉、公证债权文书是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执行法官核实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身份信息是否准确。需检查自然人身份证号是否正确,法人组织机构代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否完善,法定代表人姓名、身份证号是否正确。
执行法官核查当事人申请的是对法律文书的部分执行还是全部执行,以及是否存在互负义务。若存在互负义务,则可要求申请人先履行。
若案件涉及多个被执行人,执行法官需核对各自的债务数额、分期支付时间节点、利息计算等,以避免执行错误。
执行法官在接到申请执行书或移交执行书后,应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通知中应明确载明应履行义务的具体内容及执行费等。若被执行人已经履行了规定的义务,应立即联系执行法官。
若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义务,法院应向被执行人送达报告财产令,责令其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若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虚假报告,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
综上所述,法院在接到公民、单位等提出的强制执行请求后,需要判断是否满足强制执行的条件。对于满足条件的情况,法院一般会在收到申请执行请求后的六个月内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若申请人发现法院超过六个月未执行,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