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2-09-08
1.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如果职工发生工伤并处于工伤医疗期内,公司不能强制要求员工上班。然而,一旦工伤医疗期结束且职工伤情稳定康复,公司有权要求职工返回工作岗位。如果职工仍未康复并需要继续休养,可以向劳动局申请延长工伤医疗期。因此,只要伤情稳定且康复,无论是否进行鉴定,公司要求职工上班是合理的。如果伤情稳定但尚未痊愈,职工可以不去上班。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且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对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从一级(最重)到十级(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即使受害人未进行鉴定,仍然可以立案
1. 事实条件:即存在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犯罪事实是指有客观真实证据证明存在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证明犯罪行为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也不应该是办案人员凭估计或猜测得出的结论。在此情况下,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程度,也不要求必须抓获犯罪嫌疑人,更不要求必须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
2. 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追究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罚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实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会立案。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