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2-09-02
根据以下情况,对冒充他人签合同的处理方式如下:
(1) 若被冒充人未追认该冒充行为,则该合同无效,由冒充人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2) 若被冒充人在合理期限内追认该行为,则该合同生效;
(3) 若被认定为表见代理,则该合同对被冒充人生效,被冒充人可以依据该合同要求冒充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款:
第七条: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的原则;
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时,自当事人双方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后,该合同成立;
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审查当事人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包括检查当事人的营业执照是否有效、是否过期、是否经过年审以及是否被吊销等情况。若未认真进行审查就匆忙与其签订合同,可能导致所签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或在发生纠纷时难以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审查当事人的生产或经营能力和行为能力,以确保所签合同的内容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的规定。例如,某些产品的生产或经营可能需要特别许可或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否则合同可能因为当事人不具备相应能力而无效。
在签订合同前,应注意审查对方提交的法定代表人资格证和营业执照,并进行互相对照。同时,要确保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真实,确认其真实性,包括核实其是否为自然人或法人以及公章的真实性等情况,以免在签订合同时发生问题。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