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09-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行贿未遂的刑罚根据数额的大小而定。如果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构成行贿罪,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节严重,或者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将被判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这基础上,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从轻或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被视为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法院可以比照已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如果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也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特别是对于犯罪较轻、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行贿人,法院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行贿罪难以定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些行贿人之所以行贿,是因为他们的正当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无奈之下才采取行贿行为,因此他们并没有过错。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一些行贿人积极配合,展现出立功表现,因此法院会对他们减轻或免除处罚。
有些行贿行为并非通过物质财物进行,而是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等形式存在,这使得查证变得更加困难。
行贿犯罪是一对一的犯罪,这意味着取证非常艰难。如果对于行贿犯罪不进行相应的从轻或减轻处罚,很难获取相应的证据。因此,在打击受贿犯罪与行贿犯罪之间,由于行贿犯罪对社会危害较轻,检察机关通常会对行贿者进行豁免以获取相应的证据。这种豁免通常包括“强制措施豁免”,即由羁押变为取保候审,以及“刑罚豁免”,即不对行贿者提起诉讼。实际上,国外也存在“污点证人”制度,对于主动坦白的行贿者免予追诉的机会。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在经济往来中,如果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且数额较大,或者以各种名义给予回扣、手续费等,都属于行贿罪。然而,如果行贿者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却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这不构成行贿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