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2-08-0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时,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并得到其配合。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拘留的两种期限:一般期限和延长期限。
刑事拘留的一般期限为14天,计算起点是进入看守所的时间。在这14天内,侦查机关需要向检察机关报请批准逮捕,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这7天的时间包含在14天内。如果检察院核准逮捕,则会执行逮捕,否则会释放被拘留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刑事拘留的延长期限为37天,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在这37天内,侦查机关需要向检察院报请批准逮捕,如果检察院核准逮捕,则会执行逮捕,否则会释放被拘留人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诉讼活动。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侦查是指由特定的司法机关为收集、查明、证实犯罪和缉获犯罪人而依法采取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起诉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形式。
审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依法向其提出诉讼请求的刑事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活动。
执行是指刑事执行机关为实施已经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所确定的内容而进行的活动。在我国,刑事执行的主体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监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