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4-04-24
抢夺方向盘致死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 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
1. 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1)公共安全指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产、生活安全。
(2)危害的对象和后果无法确定和预料,具有不特定性。
(3)若行为人犯罪行为侵害的是特定个人的人身权或特定公私财产,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而应以侵犯人身权利罪或侵犯财产罪论处。
2. 客观上表现为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
(2)具体行为方式多样,如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决水等。
(3)由于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行为包括实际造成损害结果的行为,也包括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及公共生活安全的行为。
(4)因此,只要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足以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就构成犯罪。
(5)过失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必须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才构成犯罪。
3. 主体既有一般主体,又有特殊主体。
(1)大多数犯罪由一般主体构成,如放火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劫持航空器罪等。
(2)少数犯罪由特殊主体构成,如丢失枪支不报罪、重大飞行事故罪等。
(3)本类犯罪中,有的可以由单位构成,如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有的只能由单位构成,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4)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适用于年满14周岁的人。
4. 主观上表现为故意或过失。
(1)有的犯罪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如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等。
(2)有的犯罪必须是出于直接故意,如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3)有的犯罪是过失的,如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