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2-07-19
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使用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等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以及违反保密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等行为。关于哪些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及法律依据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以下行为被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 使用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
- 违反保密规定,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 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明知上述行为,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可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责任
侵犯公司商业秘密的行为将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后,用人单位可根据情况选择以侵权或违约的方式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如果涉及到第三方,即明知非法获得商业秘密仍然利用该信息的一方,该第三方将与窃取商业秘密或滥用合法获得商业秘密谋取利益的侵权人一同构成侵权,企业可将该第三方列为共同被告。
行政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5条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作出强制性处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该规定为处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刑事责任
如果侵犯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企业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